9月18日,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景文率專家團隊深入大紅山礦業公司露天采場,圍繞“銅(金)多金屬礦產資源保障戰略研究”開展野外調研,為云南銅(金)多金屬礦產資源保障戰略研究項目注入關鍵實踐支撐。此次調研不僅是對大紅山礦業資源潛力的“全面體檢”,更是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在云南落地的關鍵一環。

調研主要圍繞中國工程院與云南省政府合作的“云南銅(金)多金屬礦產資源保障戰略研究”重點項目展開,旨在通過潛力評價、產業鏈延伸、政策配套等維度,將云南的礦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。調研匯集了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、昆明理工大學、中國黃金集團等頂尖科研力量,形成了“政企研”協同攻關的強大合力。大紅山礦業作為滇中重要礦集區,其調研成果將直接服務于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,助力云南構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礦產資源保障高地。

調研過程中,毛景文院士首先來到大紅山礦業智能化綜合管控中心,全面調研了解大紅山礦業綠色礦山、數字礦山建設成果。面對大紅山礦業井下鏟運機無人駕駛、智能化有軌運輸,選礦全流程專家控制、“保羅”機器人探索運用等“硬核”科技成果,毛景文院士表示肯定,認為大紅山礦業公司在綠色礦山建設中走在了全國前列,要繼續強化科技創新,為全國多金屬礦產資源的開發提供可復制、可推廣的“大紅山方案”。

在露天礦實地考察過程中,毛景文院士對大紅山礦區“火山沉積-熱液疊加改造型”銅鐵多金屬礦床的成礦機制進行了深刻總結,他指出,大紅山礦床深部及外圍找礦潛力巨大,其“多層位、多階段、多金屬”的成礦特征,是破解國家銅金資源保障難題的關鍵靶區,要重點評估大紅山礦區深部及外圍資源潛力,為國家銅金資源戰略儲備提供科學依據。

未來,大紅山礦業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,持續加大深部找礦投入,繼續探索礦山“做精鐵、做強銅、做優金、探索銀鉑鈀”的資源綜合利用新路徑,力爭實現鐵、銅、金資源增儲上產新突破,為云南打造全國重要的鐵銅金多金屬資源基地貢獻硬核力量。(朱輔坤)













